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动摇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
考场如战场,每年的高考结束后,都会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总有人在批判高考制度,认为高考是古代“科举制度”的延续,只能培养出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只会做题的“考试机器”;有的人则认为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公平的机会”。
内观己心,外察世界,启迪多元思维
“儒、道、释”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来素有“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说法。而西方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的理论也有所区别。
1.“儒、道、释”三家的教育主张
儒家的教育主张
孔子是中国教育开山鼻祖式的人物,孔子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
《论语·里仁》有云:“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早晨闻道,晚上便可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这句话道出孔子的教育主张:人活着要有一定的精神追求,不然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道家的教育主张
《道德经》里写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问是靠知识、读书、经验,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是做加法;学道则与做学问相反,是要不断丢掉的,是做减法;一切都空,空到了最后连空也把它空掉,空到一无所有;然后达到“无所不有,一切皆知,一切皆有”。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反映在教育上,则要求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
佛家的教育主张
佛学,倡导的是智慧教育。
“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佛家主张在日常生活,在衣食住行中得到觉悟。
佛教的教义告诉我们,一定要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
宇宙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人生就是我们本人,学习佛法就是叫我们要认识自己,同时认识我们生活环境真实的状况。
佛家认为,正是因为众生认不清自己,认不清世界,才会迷失了自己,产生错误的想法、看法和做法,并给自己带来无尽的苦难。
佛学倡导一个人的理智、情感和能力要同时达到最圆满的境地。
2.西方的教育主张
古希腊哲学有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他认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都不是真正的智慧之人,倡导在教育和学习中要谦虚、真诚。
柏拉图是西方传统教育学派开山鼻祖。他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柏拉图学院”,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院校。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理性教育思想
2. 国家教育思想
3. 学前教育思想
4. 全面、平等发展教育思想
其中,“理性教育思想”是整个教育思想发展的高级阶段。
柏拉图的“理性教育思想”认为,人类的心灵应该是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要素构成的。理性的培养是“开启智慧、启迪心灵的基础”,因此他非常重视几何学、天文学等自然学科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则主张通过智育、德育和体育,让人和谐发展。与我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一致的。
总的来说,“儒、道、释”三家更倾向于以“仁义道德”以及心灵的感悟为教育的出发点,更加注重“内观己心”;相比之下,西方教育重视自然学科的发展,更加注重“外察世界”。

正心正举,拨迷见智,开启自在之门
教育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已经相对完善了,中西方教育也在不断地深入交流、相互借鉴、不断融合。
而教育的本质和重点,仍然是发展人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即所谓的“核心素养”。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构筑开放世界观的能力。
1. 教育,应当培养具有良好审美能力的人
著名的文学家、画家木心先生说过“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著名的美学家蒋勋先生也说过,“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让一个人懂得欣赏生活,热爱生活,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人生在世,想要活得忙碌很容易,想要活得懒惰也很容易,但想要活得“有趣”,却不容易。人的一生,可能会赚到很多的金钱,可能会学到很多的知识,可能会拥有很高的地位,但是,拥有“有趣的人生”、“良好的审美力”,才是上帝奖励的最好的“礼物”。
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一个科技产品能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有没有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这种体验的好坏,又与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的好坏有关。而这一切,无不由“审美力”来主导。

2.教育,应当培养独立自主的人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
“独立自主”不仅仅是指行动和生活上的独立自主,更包含精神和思想上的独立自主。
教育的目的,是最终引导人成为一个完整的,能够独立思考,并由自己的思考支配自己去行动的人,而不是仅仅去背书、去重复别人的思想。
3. 教育,应当培养具有良好习惯的人
优秀,是一种习惯。
印度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的投资,它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作为,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一个优秀的自己和灿烂的人生。
4.教育,应当培养具有美丽心灵的人
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学生并没有感到被教育,而教育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每个人心中都有道德的种子,教育应当使它生根、发芽。
一个人生来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一生将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教育,应当帮助一个人,认识他自己,去发现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10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