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多变,孩子容易感冒生病,也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疾控专家建议要注意个人卫生。那么,究竟什么是诺如病毒,有哪些临床症状?家长们又有哪些预防措施可以让孩子远离病毒感染?
名词解释:
诺如病毒(Norovirus),又称为脓融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该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人一生中可多次获得感染。诺如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根据历年监测数据,秋冬季为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
脱水主要表现为少尿、口干、咽干、站立时感头晕目眩,在儿童中可表现为啼哭无泪或少泪、异常瞌睡或烦躁。
传播方式: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病人发病前至康复后2周,均可在粪便中检到诺如病毒,但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感染途径:
1 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 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
积极预防: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重点在于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不吃生冷和未熟透的食物(尤其海产品)。出现疑似症状后建议立刻就医,并请居家隔离以免传播给他人。
1.民众需特别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尤其是吃饭前、做饭前、上厕所后,一定要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水果和蔬菜在食用前要认真清洗干净,瓜果也最好削皮后才吃;吃的东西一定要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
3.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和孤老院等集体单位要加强食堂卫生的管理,若发生聚集性的呕吐或腹泻事件,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并报告当地相关部门,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早处理。
一旦感染:
1. 患者应有自己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最好能安排独立的厕所;
2. 患者要远离厨房,不要到厨房去晃悠。并且从患病到康复后3天内,都一定不要去做饭或照顾其他患者;
3. 患者要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
4. 患者住所要开窗通风和/或使用排气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患者呕吐或腹泻后,家人要及时清除和处理呕吐物和粪便,并清洗、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和物品:被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污染的被服、地板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清洗和喷洒(拖地、擦洗);
被污染的衣物也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
拖把、抹布等清洁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在进行消毒处理的时候,自己也要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
同时,疾控专家也提醒,市民不需要对诺如病毒过分恐慌,因为诺如病毒导致的感染性腹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患者一般靠自身免疫力就能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但是,如果病人因为呕吐、腹泻丢失太多水分,又不能通过喝足够的水来补充,则可能出现脱水,就需要对症治疗了,特别是家里的小朋友、老人家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就更要注意啦。
如何治疗:
目前该病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但一般对症治疗,大多2-3天痊愈。
尽管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但专家也表示,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发病,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预防脱水。轻度脱水时,运动饮料或其他饮品(不含咖啡因或酒精)可起到一定的补水效果,但不能补充重要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因此,在药店购买口服补水溶液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脱水时应及时住院输液治疗。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脓融病毒,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感染对象主要为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在中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中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亦十分普遍。
诺如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潜伏期多在24~48h,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严重者或伴有低热、咽痛、流涕、咳嗽、头痛、肌痛、乏力、食欲减退、脱水症状。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1、注意饮食卫生
蔬菜瓜果要洗干净,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饭前便后要认真洗手。感染诺如病毒后不要为他人做饭,也不要去照顾其他病人。
2、定期消毒
婴幼儿的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病菌污染玩具而感染。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环境消毒。
3、提高自身免疫力
保持睡眠充足,适度运动,维持身体正常机能及免疫功能。多吃蔬果类,维生素A可维持黏膜的正常功能,维生素C可以加强免疫力。
4、切断传染途径
被患者的呕吐物或腹泻物污染的物体或地面应迅速清理并消毒,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应尽快丢弃,纺织品沾染呕吐物或腹泻物时,应迅速高温清洗。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1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