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得不说,所谓的泄题目,对于真正金字塔顶尖的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以考140,150的人还是会考出140、150。有个段子说得好,你考80分是因为你只能考80分而学霸考100分是因为满分只有100分。无论泄不泄,可以考一北大清华的人照样会考上北大清华。但是,人家要么是天资聪颖,要么是付出了一年的辛勤汗水,而有些人却只是在考试前看了个视频就能获得同样的分数?
但很可惜,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是没有这个实力的,所以这些泄漏的题目的分数就相当关键。很可能就因为这30分或者40分,可以轻松的挤掉本该属于你的位置。因为这30分或者40分,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可以恰好把本能进入复试的你拒之门外。这一部分人是最可怜的群体。
我们要注意到,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等全国统一考试的考试试题(包括备用题)、标准答案以及评分标准在试卷正式启用前,属于国家秘密,其保密受到国家强制力后盾作为支持。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2条第一款规定:“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8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外,利用网络、电子邮件、短信等手段兜售虚假试题和答案,骗取考生钱财的,也同样构成违法犯罪,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考研泄题,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2年的时候,考研英语就曾被暴泄题目,当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进入部长发言环节时,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突然起立喊道:“我要求教育部对2012年考研泄题事件作出答复,并向全体考生道歉。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一次,怎样弥补考生的损失,究竟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内部存不存在腐败犯罪行为?”
教授的声音尚在耳畔,却又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九)》,其中将“作弊入刑”,可是就在2015年12月26日至27日举行的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结束后网络流出大量截图,显示2016年的考研英语、政治等科目疑似泄题。这一案件发生后,当地警方马上开展了调查,2017年3月21号下午,经过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被告人陈述等法定程序,13名被告均当庭认罪。
法庭判罚的法槌声音尚在耳畔,却又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不过,现在情况还不确定,还请诸位考生稍安勿躁,还请有关部门迅速查证。
考研泄题频发,因为有巨大的利益链
这是否涉及泄题,需要警方调查,给所有考生一个交代。但是,近年来考研一直被泄题阴影笼罩,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虽然对于泄题事件,我国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比如针对2016年考研泄题,湖北警方经过历时4个月的侦办,出动了大约120名警力分赴河南郑州、鹤壁、洛阳、广州等地进行开展侦查,行程近万里,打掉犯罪团伙11个,挖出了此次考研试题的泄密源头,打掉了长期盘踞在湖北的助考犯罪团伙,处理了涉案作弊考生,可是为何泄题还是前赴后继的发生呢?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研培训机构(“助考”机构)面临巨大的利益诱惑,花血本打通关节,获取试题,而在事发之后,虽然相关人员被处罚,但机构依旧存在,甚至把参与泄题作为“当年勇”加以宣传,以招揽那些希望走捷径考研的学生继续牟利。简单地说,考研培训机构为泄题事件付出的成本小,参与泄题事件获得试题的学生付出的成本小,而一旦蒙混过关,则利益巨大。
要治理考研泄题问题,就必须切断考研泄题利益链。要加大对泄题事件参与机构、参与人员的处罚力度,对机构要建立黑名单制度,禁止终身进入教育培训领域;对通过机构获得考研题目的学生,不仅应判零分,取消当年考研资格,而且,可以将禁止考研期限从最多3年,调整为10年以上。同时要推进研究生考试招生培养改革,扭转一考定终身。
在上一次考研泄题丑闻爆出后,笔者就建议,应该建立参与国考作弊机构的黑名单制度,在追究相关人员的刑责之后,要取消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并建立黑名单制度,禁止该机构重要工作人员重新举办培训机构、申请培训资质。否则,如果一个机构几个参与泄题者被追责,机构照样经营,或者换一个公司名继续营业,那么,这几个人可能被视为为公司利益而“牺牲”。在当前的社会生态下,一个涉及泄题的培训机构,非但不会被考生唾弃,反而会被“追捧”,培训机构在出事之后,会以保过、押题等噱头招生,生意可能更火爆。这会催生泄题问题频发。为此,必须加大对机构的处罚力度,让其一次参与泄题等重大作弊丑闻,终身禁入教育培训领域。
对于参与作弊的学生来说,目前的处罚相对于以前已经更严格,可是,禁考1到3年,对本来就准备复读多年或者本来就觉得希望不大的学生来说,不是多大的事。而我国研究生录取,更多看笔试成绩,这让搞到题目变为部分考研学生准备考研心照不宣的目标。对此,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禁考年限,比如禁止10年,这会令有考研追求的学生,认真评估作弊是否值得,另一方面,则需要改革我国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培养制度,以社会化考试、大学招生多元评价、培养提高质量加强淘汰,减少泄题等作弊的收益。
总体看来,应试考研、考上研究生之后虽有淘汰但淘汰率普遍不高,让部分考生有作弊的冲动——只要作弊考出高的分数,大学就会录取,而录取之后,不出意外就能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发达国家大学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度,也会看学生参加统一测试的成绩(如GRE),可是,这只是一方面评价指标,大学平时学业、综合表现不行,即便统一测试成绩再高也不会被录取,而我国虽然也有研究生复试,但参加复试的比例是120%,笔试高分,在复试中被淘汰的概率是很低的。另外,发达国家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实行“严出”培养模式,淘汰率很高,而我国虽然一直强调要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可是,仍缺过程性评价和淘汰。
由此不难看到一条清晰的泄题利益链:于培训机构和学生而言,参与泄题虽有风险,但收益巨大。切断利益链,一方面需要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则需要研究生招生探索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研究生培养加强质量监控,严格过程评价和淘汰,减少一次考试成功的收益。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1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