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代中国国旗的黄底青龙旗,并不是由慈禧太后颁布的,而主要是由李鸿章等制定的。
(北洋海军三角龙旗实物。这种形式的龙旗用于1866至1888年)
近现代意义的国旗,是源自欧洲的西方制度,中国本来并没有这种代表国家的旗帜。到了太平天国战争时代,上海绅商通过购买、租赁,获得了一批蒸汽动力小军舰,统一归入江苏巡抚李鸿章领导的上海船捐捕盗局管理,为了便于识别,尤其是便于当时在华的各国军舰、商船辨识,船捐捕道局即仿照西方的制度,为所辖的舰船制定军舰旗,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三角旗式,黄色底,绘画代表国家徽记的金色飞龙,1866年这种旗帜经总理衙门上奏获准被定型,后来广泛运用于轮船招商局、船政、南洋水师、北洋水师等舰船悬挂,事实上具有了国旗的性质。
(北洋海军使用的正方形的黄底青龙旗。根据日本江田岛海上自卫队第一术科学校收藏的原物绘制)
到了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北洋大臣李鸿章于1889年上奏,进一步完善其中旗帜制度,将三角改为长方,正式确定为国旗,而且就旗帜的材质、工艺以及尺寸做了规范,具体如下:
材质:
旗帜的材质为羽纱,主要用黄、蓝两种。
工艺:
工艺为镶嵌(在黄色旗面上掏出龙和龙珠形状的窟窿,另外用蓝色羽纱剪出龙和龙珠,缝补到黄色旗面的窟窿上,这样旗帜的两面都能看到飞龙戏珠)。
规格:
长方形的龙旗分为大小4号,尺寸均比照横3、竖2的比例
一号旗横长4.99米,竖宽3.4米
二号旗横长4.44米,竖宽3米
三号旗横长3.68米,竖宽2.43米
四号旗横长3米,竖宽2米
国旗是一个国家最鲜明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和主权,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最鲜明的标志,一面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国旗也只是中国近代的产物,中国上下五千年各个朝代也没有国旗一说,因为当时根本没有明显的国家主权意识,而国旗最早是在西方国家流行的。
中国以前封建的社会王朝,是没有国旗这个概念的,直到东方国家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才让清朝知道国旗的存在价值,因为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李鸿章回国后被人认为卖国汉奸,慈禧太后看到也是心疼李鸿章,所以就让他出国外交,当时李鸿章在和东方国度会谈时,签约、通商等内政活动时发展,东方列国都悬挂着庄重的国旗。而中国无旗可挂,回国后李鸿章上奏慈溪太后,恳求颁置国旗,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确认的第一面国旗,用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当做国旗,也称黄龙旗,就像现在的五星红旗的称呼一样,为什么慈溪太后要用黄龙旗做国旗,因为清朝太祖爷创立了八旗,且每个旗帜的主题都是龙,同时这八旗也是清朝的军旗,龙也是中国的象征,我们也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也更能代表中国,所以慈溪用龙做国旗也是理所当然的。
国旗是近代国家主权概念出现后的产物,对大清来说,当时根本无国家主权概念,故也无国旗一说。
晚清以降,随着和列强接触越来越多,大清因没有国旗,在外事活动中有诸多不便之处。
甲午战败,李中堂签署完马关条约归国后,集万千骂名于一身,慈禧看着心疼,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差事,出国访问。
于是李中堂大人就到欧美各国走了一圈,在他出访的过程中,就遇到了国旗这个难题。
因为接待国要摆放双方国旗,以示尊重。
而大清当时根本没有国旗。
怎么办?
李中堂情急之下,就先把他在北洋水师舰船上用的黄龙旗拿出来,充当了大清的国旗。
这本是应急之举,归国之后,遂也成了惯例。
此为大清国旗之来历。
除国旗外,大清后来还搞过国歌。有兴趣的可以翻我以前写的一些文章。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1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