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高考作文,按照题意,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都可选。三人都有高尚的品德,非凡的能力和突出的政绩。
三个人的共同之处,在于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为了百姓谋福利。
齐桓公接班上台,是在齐国大乱不治的时刻,搞不好也和前任一样死于内乱。这里不说他当年怎样伐宋竖威,成就霸业,现在看,他最大的功劳是北伐戎狄,带回了大葱,让山东人民受益至今。
鲍叔起到的是真正的宰相作用,先是辅佐齐桓公,知道自己能力不如管仲,一力举荐管仲替代自己,到最后老态龙钟了,还是他出来收拾乱摊子。鲍叔的品性道德,实在是旷世楷模。
管仲就厉害了,既然你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于我,我当然肝胆相报,士为知己者死。管仲的治国之策,主要是在当时政治框架下,另起炉灶,搞中央集权制,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成为霸业的核心理论基础。
齐国的霸业,归根结底是团队精神,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聚到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共同实现人生理想。这就是本作文题的用意吧?
每个人都有亮点,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特别是齐桓公,一生更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精彩绝伦。
齐桓公几乎可以用生的卑微、活的精彩、死的憋屈来形容。
齐桓公不记前仇,大胆任用管仲,并尊称管仲为仲父,齐国大小事务有管仲决断,使得齐国国富民强。
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使得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
但是,精彩绝伦的齐桓公,晚年因为亲近小人而憋屈死亡,成为历史一大憾事。
晚年齐桓公宠任奸佞易牙、竖刁、常巫和公子开方。
易牙杀死自己的儿子让桓公品尝婴儿之肉,竖刁自受宫刑为做桓公的内侍,堂巫以知生死祛疾病蛊惑桓公,卫公子开方为讨好桓公居然十五年不回家看望父母,结果这四个家伙都受到了齐桓公的信任与重用,以至于使他们“四人分齐国,涂十日不通”。
齐桓公在重病之中,“饥而欲食,渴而欲饮,不可得。……乃援素帷以裹首而绝。死十一日,虫出于户,乃知桓公之死也。
一代霸主,居然是这样的结局,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太憋屈了!
这段故事的选择,不但常用,且很是精彩,作为高考题目,也相当合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孔子所谓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说:“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孔子还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管鲍之交”因为太理想,所以只能存在于传说之中。
成功往往是多重力的促合,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无管仲之才,缺鲍叔牙之贤,少齐桓公之度,都成就不了这段历史传奇。
管仲年轻时与鲍叔牙同游,鲍叔牙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物。看他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就找他一起投资做生意。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出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并不以他为贪,因为知道他家里穷。
管仲曾经为鲍叔牙谋事,却把事情弄得更糟糕,鲍叔牙并不以他为愚,因为知道时运有好有不好。管仲曾多次做官,却又多次被辞退,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没有才能,因为知道他没有遇到时机。他们曾经一起参加战斗,每次进攻时,管仲都躲在最后面,每次撤退时,他却跑在最前头,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是贪生怕死之人,因为知道他家里还有老母亲。
鲍叔牙辅佐齐国公子小白,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为了让公子纠顺利当上齐国国君,管仲想杀掉小白,可惜在暗杀时箭射偏了。后来,小白被立为齐桓公,决定任鲍叔牙为宰相,而把管仲囚禁了起来。鲍叔牙便向桓公极力推荐管仲,说管仲各方面都比他强,还说管仲之所以有刺杀行为,也是忠心事主,并非不可原谅。桓公听从了他的建议,管仲才得以大显身手,齐国迅速强盛起来。从而成就了一代明君,千古名相,绝世至交的佳话。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1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