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位于中原腹心,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是一座颇负盛名的历史名城。想要感悟濮阳文化,有三处景点不容错过,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番,看看小伙伴们是不是感兴趣?
首先要说的就是戚城文物景区。濮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戚城又称孔悝城,是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东80米处有一夯土台,是当时诸侯会盟的盟坛基址。公元前626~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各诸侯国在卫会盟15次,其中7次会盟于此。
正是由于这一点,戚城成为诸侯争的一个战略目标。所以,史书记载,许多历史事件与戚城有关,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在与戚城有关的政治事变中遇难的。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
目前整个景区包括会盟台、城墙、门、历史陈列室、孔子居卫十年的孔子侯馆、颛顼帝进行宗教改革的圣地——玄官、反映春秋战国时卫国文化氛围的桑间濮上苑、表现滨阳古战场的历史名战微缩景观、龙宫、龙湖、车圣相土和他发明的马车、伏羲之母华胥的卧雕及伏羲亭、夏后启在昆吾所铸之九鼎及铸鼎轩,等等。戚城遗址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1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看自6000多年前,从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进程。
还有就是宋耿洛汉墓,位于南乐县东北23公里福堪乡宋耿洛村南300米处。这里有三大土冢,呈“品”字形,最大冢高10米,面积1000余平方米,俗称“华王坟”、“冢垌堆”。明《正德大名府志》、《南乐县志》均称其为华胥陵,说是上古华背氏陵墓。1978年冬,文管部门对大家北侧一小冢进行发掘清理,证实它为东汉墓葬,编号为宋耿洛一号汉墓。
此墓为砖石结构,由甬道、墓门、前室、中室、后室及两侧面四耳组成。墓室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9米,高5.25米,其规模结构,俨如帝王陵。墓中出土文物148件,分陶器、石器、铜器三大类,陶器又分红、灰、釉、彩4种。其中银黄色釉陶仓楼,四层重檐,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结构复杂,匠心独运,为研究汉代楼阁建筑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此文物曾赴郑州汇报展出,又赴日本参加中国古代建筑模型展览。错金银铜带钩,用金丝金片、银镂银条镶嵌成图案,制作精美。带钩上还用银丝镶成“正月丙午日君立公侯”九字,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葬品中的盘龙三足纪年石砚,盖体供全,镂雕精细,造型美观。矾盖浮刻六条出水飞龙,鳞须爪齿逼真,线条细腻流畅,翻波滚浪,栩栩如生。
砚座为三足蹲兽,张目咧齿,犹负重荷。砚体周镌隶书42字“延惑三年七月王辰朔七日丁西君高迁刺史二千石三公九卿君寿如会石寿考为期永典启之研值二千”。它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带有纪年和价值的古砚。在郑展出时,轰动省城。《河南日报》说此砚是“稀有艺术品”,其工艺“令人叹为观止”。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珍品,独一无二,被称为“国宝”。
盘龙三足纪年石砚,采用多种雕刻技法,制成飞龙、蹲兽、莲瓣、滚浪等图案,并用繁隶两种文体镌刻,为研究我国古代书法、美术、雕刻、造型及东汉思想文化史,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1984年夏,盘龙三足纪年石砚及错金银铜带钩,应邀赴北京参加考古新发现展览,为国家文物部门所重视。此墓主究竟为何人,已不得而知,仅从文字而知为东汉桓帝延惑三年(160年)事墓主官为刺史,或为公侯,年体禄二千石,位列公卿,其为当时在朝显贵可想而知。
最后是一座现代化的景点,中原绿色庄园是一处集生态保护、科技示范、观光旅游、体闲度假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的大型自然生态公园。中原绿色庄园规划面积达70余公顷,采用以绿为主、师法自然的主题风格,致力于营造自然、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使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草地、湖泊、瀑布、小溪与建筑园林小品相映成趣。
形成松风听涛、竹溪观鱼、霜林赏秋、森林休闲、森林游乐、万梅闹春、百果园、百花园等功能景区。庄园还设有动物园、垂钓园、骑士乐园、儿童乐园、杂技表演、水上游乐等观赏娱乐项目,实现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点的巧妙融合,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风格。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12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