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中的十大误区!(原创)
1.带着情绪和成见——看到孩子玩手机。“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能有出息吗?眼睛还要不要了?”这样只想一股脑把自己的埋怨和委屈倾诉出来,而没有注意到对方在和你对抗,感觉特别痛苦。这样不但起不到好效果,还把孩子置于对立立场。氛围不好先不谈,调整情绪和语气。气氛缓和后才能找到更好的内容的方法。生气的时候不要和孩子沟通,谈话前,先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表达关心和爱,表达理解,过滤掉预设立场。
2.对事和对人的误区——孩子打碎杯子。“哎呀你怎么总是这么笨啊!这么大了连个杯子都拿不住,还能干点啥?”这种简单粗暴的评判会让孩子立刻启动防卫机制,让沟通陷入辩论。不要说判断,判断会让对方生气,启动防卫机智导致陷入辩论。要说事实,不要夸大错误的程度。先说具体的事实。
3.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有多少人因为“那个隔壁家的孩子”而达到了父母所期望的激励效果?又有多少人因而过不好这一生?应该尽量使用纵向比较,让孩子的每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得到父母的肯定。
4.要赢了孩子还是要赢得孩子——“知道错了吗?”“错啦。”以为逼孩子认了错,进行了场面上的压制就解决了问题,其实并没有改善问题本身。态度并不是问题本身,我们要的结果是具体行动,而不是态度上的口头承诺。
5.采用失去关爱为结果的威胁——“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是对孩子杀伤力最大的错话之一,遇到那种总爱说“你妈妈不要你了”之类的亲戚朋友,离他们越远越好!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的爱不是无条件的,会导致孩子隐藏自己的缺点,甚至撒谎,而不是去改善行为。
6.利益交换式的诱导——“你把饭吃完,妈妈就让你看动画片。”对孩子做到一些本该做到的基本事情都频繁使用奖励,就会陷入利益交换的误区。奖励要用在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奖优手段,不要用物质奖励,口头肯定就可以了。得到父母的肯定在孩子心里比物质更为珍贵。
7.只顾讲大道理不会倾听孩子——沟而不通,家长自以为说的都是对的,孩子都得听你的,这是一个跟孩子不平等的沟通,这是在训孩子。殷教授说得好:“沟通就是你说说我听听,然后我说说你听听,最后达成一个共识。”
8.否定式教育误区——“小心点,别把被子打碎啊~”记得那个粉红大象的试验吗?“你不要想那只粉红色的大象”,反而我们脑中会出现一只粉红色的大象。这种心理暗示只会加深孩子对错误的印象。要用正面表达,别把杯子打碎,可以改成宝贝你端的很稳啊,加油!
9.解决方案谁来提——孩子把牛奶弄洒了,家长赶紧过去打扫。有些家长习惯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没有让孩子承担错误的后果,错失了教育的机会,让孩子弄不清做事情的边界在哪里,失去锻炼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要让孩子自己提出处理方法,主动承担错误的后果。人会倾向于对自己承诺过的事情兑现。
10.错误的结果引导——“不爱读书,以后就考不上大学!”很多家长以为说出做错事情的结果,孩子就能得到改善,其实这需要强大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自制力才行,小孩子意识不到长远的目标,大孩子道理早就懂了,只是缺乏自制力,所以我们经常是在做无用功。
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实际上是消极的、不良的。这种不良的沟通却时刻在伤害着孩子的心灵,杨sir下面简单说说家长朋友包括我自己也曾经犯过的不良沟通吧!
第一种是话语中充满着指责:
比如说“你看你,一天就知道玩,也不知道学习,你这一天天的遗传谁的基因啊?”我父母也说过我“知道你这样,当初在垃圾箱就不给你抱回来了”(我们东北老辈人总说孩子是捡来的,好像是比较好养活的意思)。这种话很多时候父母都是有口无心的,这种责骂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损坏了家长朋友们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第二种是对孩子百依百顺:
比如说“孩子进了超市拼命喊着要这个要那个,妈妈说好了,妈妈给你买就是了”,再者年轻的父亲母亲为了争夺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强大能力,“你爸说的不算,他说不买,妈妈给你买”(我家就发生过,事后我与老婆私下进行了沟通,杜绝了此类事情)。在父母眼中,孩子最重要,尤其表现在隔辈长辈对孩子的百依百顺。只要孩子发话,家长就唯命是从,时间久了孩子就开始了任性和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等表现。
第三种是家长大包大揽:
我父母就跟我说过这样的话“你什么都不用管,你就学习就学,其他的事情我们全给你办好”。父母做起了孩子的大管家,父母在生活方面极度的满足孩子需要,但是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有时候家长认为的“关心”却大大伤害了孩子的心理,时间久了孩子就出现了逆反和抵触。
这里杨sir根据亲身经历,为您送上自己的拙见,如不满意,请见谅。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