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语就是一个开口词,或者是话意的转序词。当口语当中习惯了这种开口词和转述词以后,没有这样的词作为开口说话和转述的话,就说不出来话了。
这就如同嗑巴一样,一旦学会了磕巴,不磕巴就说不成话了。所以属于学会的坏毛病。并且达到了习惯的程度。
比方说,说话前愿意说唉唉,当她不说这个唉唉的时候,下面的话就说不出来。
最常见的就是南方人开口说话,说自己的时候,必须先说一个老子。不带上这个老子,就说不下去下面的话了。
老子,通常情况下说的就是父亲的意思。但是有的南方地区,儿子跟父亲,孙子跟爷爷,也都互相说自己为老子。因此这时候就应该指的是自己是老大的意思,有第1名的含义。
在一句话当中如果转移话意的话,有时候就是用他奶奶的,或他妈的,作为一个过渡。并且有时候这样的词是赞成词,或者是斥责词。具体的意思不确定,随着语势语景的变化而变化。
比方说一个人说另一方,同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说着说着就会说,tmd,这小子这时候给我露了一手。或者说tmd,这小子坑了我一下。
最常见的就是两个非常熟悉的人遇到一起,一方问对方,哎哎,你小子去哪儿?对方会说老子去哪儿,用你tmd管呀。两人相视一笑,各走各的。这就是口头语,在打招呼呢。属于撩拨对方的一种对话方法。
另一个常见的就是,熊孩子,有时候是赞扬这个小孩,有时候是斥责这个小孩。
这种说话的方法,被老百姓说成是:说话带把。不论什么东西带上把,除了顺手抓到好抓以外,没别的用处,都属于原物体附加的可有可无的东西。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7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