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教育的问题,一直存在着误区。因为,很多人都以为,教育就是在学校学习,换句话说,教育是学校的事,出了学校或者拿到了文凭,接受教育的生涯就结束了。
这种观点由来已久。其实,学校教育只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是在踏入社会后来完成的。
比如,人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就是接受社会教育的开始。社会就是课堂,生存中所接触的人和工作就是同学及学习的内容。虽说没有老师和教材,也没有人约束,但是,每天都在无形中接受着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这就是人生关于社会从无知到有知的教育。也是人生第二阶段的学习。
当我们初步认知了社会,并懂得生存的艰难以后,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开始理智思考的时候,人生第三阶段的,也是漫长的接受教育过程就开始了。因为,这个阶段跨度最长,从中青年直至生命的终结。
其实,所谓人的成熟,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来完成的。懂得了怎么做是对的,那些事是错的,换句话说就是法律法规的约束。如何与人之间的交往,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和行为规范。如何能适应工作,以及如何从生活中学习生活等等,就是接受教育的主要课程。
所以,自古就有“活到老学到老,一事不懂不算了”传统概念。
这就是人们接受终生教育的理念。
学习从未停止,只是形式不同,如果需要加一个描述的限定词,那就是“刻意”,我们需要终身刻意学习!通过学习,在与伟大思想的碰撞融合中不断拓展生命深度和广度,乃至突破维度!!!
【这里的刻意,是指人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需要找准方向集中精力刻苦研习,而不是漫无目的不分优劣信马由缰的乱学,那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广种薄收,甚至一事无成】
一般规律来讲,从呱呱坠地,我们从耳濡目染中,以童稚的模仿开始了学习,这是一种本能驱使的下意识学习;再到我们进入义务教育的系统学习,然后是进入职场的专业技能学习,基本处于“填鸭”式被动学习的居多。在有了一份工作自后,浑浑噩噩者止步于完成社会大生产分配的齿轮或者螺丝钉的基本功能的学习。
而善于学习者,在掌握了底层的学习规律后,所谓“大道一也”,在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思维的无限空间里翱翔。而且,通过有目的、刻意的“学而时习之”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通过终身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王国维先生总结的“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然,一如迦叶尊者睹佛陀拈花即破颜微笑之顿悟后的澄澈清明!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中这样说道:Stay hungry,Stay foolish!,stay不是停留,二是要保持对于美好事物的饥饿感和谦虚谨慎,终身刻意学习,与诸君共勉!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