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名中级经济师,而且是企业里的。这个职称证书是我考试得来的,它对我有没有料想到的用处,甚至影响了我的生活。
这确实是我没有料想到的。
上世纪90年代,是各类企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大部分学生怀揣着当一名工程师的梦想,来到了企业,我毕业的那一年,我们厂共计招收了42名大中专毕业生,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当然还是当地的占了大多数。
中专生有不少,大概也有十多人,但大家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因为我们大多是从农村考学出来的,跳出农门了,档案里记录的身份是干部,厂里招来的技校毕业的,档案就是工人。
在那个年代,我们自带光环和优越感,是的,我们是天之骄子,当然中专生就差强人意有点滥竽充数了。
在那个年代,整个社会充斥的是积极奋斗的情绪,当时有参加自学考试提升学历的,企业鼓励,我们中专生还有很多技校学生都加入到自学考试的队伍中,每年两次考试,参加的人非常多,但这个考试难度也不小,几轮下来,碰钉子的人不少,打退堂鼓的很多。
我结婚有了孩子,也参加了考试,专业是工业企业管理,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拿到了大专毕业证。其中学习,工作,家庭的艰辛多多,总算坚持下来了,但是多了大专毕业证,可以说在企业里没有直接的用处,没有增加工资,也没有调整工作,每年我们厂也有不少人通过考试,记得通过的,企业给奖励几百元。
对于职称,企业里当时实行的是评定的办法,参加工作一两年,我被评定为经济员,考上大专被评为助理经济师,这都是初级职称,也没有啥用处,本科生被评为经济师,工程师,是中级职称。
这时候职称改革开始,经济师要通过考试取得。我去跟企业人事处的人员申请说,既然是考,我要报名考试。人事处的人,还婉转的说,考中级要大专毕业两年的,你这才一年,不够资格,不过我帮你报上名吧。等于她的初审通过了。
这时候我同时的中专毕业的同事有的考了别的专业的大专,好多是会计专业。有的没有考完大专,放弃了。
当年我们企业有七八个人报考经济师,他们有本科毕业的年轻人,有一位和我一样的姐姐也报上了名。
书本很厚,我记得实务一门满分160分,知识点很多,很多经济知识,我非常认真的备考,出门包里装着书,那是1996年,我第一次出门旅行,背着厚厚的书,虽然确实没时间看书。
考试到西安考试,记得考点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我和姐姐作伴住在一起。
早上起来考点周围考生还在最后的磨枪,我看了看,感觉他们没我学的扎实,因为他们的书还是新的,我的书本侧面都被翻的黑起来了。
考完试,我们八个人有我和另外一个年轻男孩👦🏻通过了考试。当时通过率还是很低的。
后来还考了职称英语,我考的不咋样,但总算通过考试,拿到了国家颁发的中级经济师的证书。
这个证书果然没有什么用处,没有增加工资,也没有工作变动。
1998年我到工厂在西安的分厂工作,从事生产管理,计划员。
到2008年差不多十年时间,我陪伴孩子成长,个人没有什么方向,企业越来越不景气,我迷茫也无奈。
期间我一度想参加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最终放弃了
2008年我偶然知到了除了注册会计师还有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考试,我决定参加。这个考试难度也很大,通过率在8%左右。对于40多岁的我,十多年没有摸过书本了,书里那些很简单的初级数学知识我看到都很傻。我上高中的女儿鼓励我,还教我,而且确实是因为当年考经济师学的比较扎实,我十分艰难在2010年通过了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考试。
通过考试后我们企业受兼并又发展,我没有离职。但当时证书放出去也有点收入,能补充生活的不足。
2014年企业发展不好,我在彷徨中又参加了注册监理师的考试,就是因为我有工业经济师资格证,才能报上名。工业经济师证书对我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退休后,因为有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证书,没有任何困难就在西安一家一级评估公司找到了工作,虽然没有工作经验。
回首往事,考大专,考经济师,考注册证书,虽然我不是学霸,并不爱学习,但学习确实有回报。
现在退休了,还能找到工作,经济师的证书还在发挥作用。
经济师证书对于我虽然看直接作用不大,但间接作用相当大。
中级经济师是职称。你工作所在单位如聘用你研究经济方面的工作,对工资待遇及今后晋级可能会起一定作用。不过除专业从事经济研究事工作的单位外,在其他单位一般不会得到聘任。
经济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别。真正要做一个合格的经济师是很难的。他必须有充分的实践经验,也需要有对经济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研究基础,而不是靠"考试"所能达到的。我国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说过一句话: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优秀的经济学家。我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我国有些经济学家既缺乏对实际工作的锻炼;而知识则是照搬照抄西方的,没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总之,我认为不能为得到某些好处,而不顾实际从事的工作是否需要,而去考个什么职称。一定要学以致用。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