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有没必要参加课外辅导?作为一个文化教育传播者,我认为:这需要根据学生的教学环境、家庭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来定。
一、对于自律性高的小学生;这种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很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在课堂上积极进取,辅导就没有必要;要重点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
二、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生;孩子坐不住,无法集中精神,主要家庭不正当的教育方式,没有让孩子形成和养成习惯。太过溺爱孩子,没有适当的管教和约束。家长需要同学校老师经常沟通,树立孩子自信,老师和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自律;而后,再选择一些优质课外辅导机构进行重点沟通辅导,才能得以改变。
自律性差是小学生很普遍的特点,无论如何,归根结底还是要小学生学会自己约束自己,增强自身律己能力。对于,我认为学生的自律性应该在家庭、学校以及集体的大环境下予以培养。让学生融入家庭、融入班、学校以及集体,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并且大家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协助学生自律。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三、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深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和老师”,这句话强调的是作为家庭教育者和学校教育者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是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告诫我们每一位家长和老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可教性,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校,家庭在学生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着重引导学生的学习成长,尽量不要过分养成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依赖和习惯。
最后:党的十六大明确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因此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德育教育与创造性培养齐头并进,而不是要更偏重哪方面教育。
一方面,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这是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诚信,为培养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新课程改革提出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其宗旨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每一个家长和学校教师都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晚婚晚育比较多,年轻父母都是双职家庭,所以孩子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问题基本都不是自己亲力亲为,学校教育一般就“托付”给了小饭桌、辅导班等机构,所以很多人就开始问:这样做对孩子到底好还是不好。对于小学生来1-3年级孩子来说,不太好,因为此时的孩子没有自控能力需要督促,但是同时也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律养成的时候,孩子应该慢慢学会学习与独立思考,不应该靠别人。但是从四年级开始,学业加重,很多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科目增加手足无措,而且有些问题也确实需要引导,此时可以适当给予辅导。从孩子的道德方面讲,辅导班疏于这方面的管理,孩子在年龄增长中有叛逆期和世界观人生观行成期,此时不加以正确引导对孩子今后的各方面性格观念有一定影响。所以辅导班可以上,但是不应该完全依靠,父母再忙也必须抽时间对孩子的学习和性格养成加以指导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8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