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某知名教育机构呆过三年,在公办学校近两年,在私立学校近5年,对课外辅导机构比较清楚了解。
首先家长们要弄懂三个问题,在决定开学后是否给自己的孩子报班。
第一,您给孩子报名培训机构几年了?孩子觉得是否有提升?
第二,您家的经济条件是否影响报班?换句话说,交于机构的学费占您收入比重多少?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您为什么给孩子报班?攀比心理?对孩子不信任?还是真的报班有效果,学校老师教的不够?
为什么这三块要弄懂?
第一,就这些年我教授或辅导的学生来说,有的家长拿钱买心安理得,觉得交了钱,自己的孩子就能取得好成绩。岂不知孩子送到辅导班,叛逆,不配合授课老师,机构的老师都是连哄带骗,还有巴结着。对,可以这样表述。因为机构的老师不光光是老师,他们还是销售人员,他们有续班的任务。跪着的老师能教的好学生吗?这类孩子压根志不在学习,其它方面情商逆商都很强,但是让家长承认自己的孩子不行,那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这类孩子的家长聊起来就是,“俺孩子从小学就开始报辅导班,到现在还是啥都不会!”
此类家长,放弃报班吧!培养一下孩子其它方面的兴趣爱好,改善一下亲子关系不好吗?我的很多学生,高中学了艺术,也发展的不错的,也慢慢的成为父母的骄傲!
还是第一个问题,第二种学生,家长清楚的知道,自己是管不住孩子的,只有把孩子送到机构,孩子才不会玩手机玩电脑,能学一会儿是一会儿。典型的例子是我姐家的孩子,一个暑假报四个辅导班,为啥?她说,“能学多少是多少,总比暑假在家玩游戏强!”毕竟家长一上班,那就是孩子的天堂了,手机WIFI西瓜,暑假标配!
第二,我要讨论的就是经济问题了。全国家长之所以深恶痛绝课外辅导,无非是学费太高昂,如果一节课一块钱,我觉得全国就不会再教育改革了。我是90后,小时候没见过辅导班,我唯一报的就是初一升初二,我班主任办的辅导班,一个暑假100元,报名费10元,各科都学习。家长对老师感恩戴德。 后来我毕业进机构,听见咨询师给一位家长介绍一对一的价格120一个小时,我听完惊呆了。这中间相差在七年左右,我不知道这个社会的教育机构就发展的这么快了!我当时工作的街道,拆迁户较多,学生家里都很有钱。家长来辅导班缴费,都是几万几万的,特别小升初,中考生,根本不用介绍,来了就交钱。所以,这部分家长为孩子教育的投资都是大手笔的。当然,大部分都是普通市民,那只有进大班,大班人数在20+,价格每小时20~40元不等(2012年左右)。商业繁华地带的,价格高,毕竟房租高,城中村地带的课时相对便宜。
辅导班比学校好的地方在于班型小,负责任的机构会分班,成绩差不多的在一起,这样老师教授的时候可以因材施教,不至于讲的过快或过慢,那么到底成绩能否提升,还是要看孩子的主动性。
所以家长让孩子上大班的话,经济各方面调节调节还是可以接受的,改革之后,只能看自身的经济实力了。因为以后大班将不会再有太多,一对一是主流,那价钱肯定是大部分家庭消费不起的。
最后,我想问问大部分家长,你们报班的初衷是什么?孩子学不会了?学校老师教的真不够?还是跟风好朋友?想清楚这些,对以后去不去辅导班会大有帮助。
写在最后,暑假有时间陪伴孩子的,不用给孩子报班提前学。在家规划好学习进度,买本教辅,做好预习,当然大部分学生也预习不了啥,顶多背背单词,句型。开学好好学,如果学着学着,出现课堂听不懂,作业不会写(卷子不能自主完成70%),那时候在报辅导,晚吗?不晚!只要愿意学,啥时候都不算晚!
这是辅导自己侄子在学习,他爸教数学,管不住英语,五升六,已经落下很多了,你说我能不补?
作为中学班主任,我的意见是不上。因为无论是从培训班前景,还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再去上学而思、新东方之类的补习班,真的没多少效果。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管控,学科类的培训班受到严格控制,时间和科目都让补习班举步维艰;另一方面是从中学生本身出发,孩子不能总依靠课外补习,反而忽视了课堂效率和学校学习。本末倒置,容易出现惰性和强依赖。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在校的效率。减少学生的作业总量,增加学生的作业质量,把学习的主战场重新回到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维护教育公平,对于培训机构是重拳出击。坚持从严审批,去产业化,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同时,严格控制培训班的内容和时间,尤其是对学科类的培训班,更是“关怀备至”。
凡是语、数、英、政、史、地、生等考试科目,都受到严厉监管。培训班都没有出路了,还要上什么呢?不能被逮住薅羊毛,早点适应早点改变。这是国家大势所趋,也是学生需要作出改变的。而且,总是上补习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在学校无需努力,反正课下能去补习”的想法。其实,学校教育才是主菜,培训班的学习最多只能是零食。
不要被培训班的花言巧语蒙骗,也不要被他们的营销策略忽悠,孩子什么样,只有自己最清楚。把精力花在课堂上,省钱又省力。上课认真听课,不会的内容要及时解决,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至于个别学生却是基础差,那你报班也是无用功。让实力强的学生去更高的学府,让实力较弱的学生去职业院校或者其他出路。大家各取所取,各有所得,家长和学生都省心。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