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郎顾大战是时代的缩影?
郎顾大战是一个缩影,体现了国有企业改制的困境。学者扛着大旗,着实的通过“仗义执言”赚了回流量,企业却不知何去何从?
大背景其实很简单,在本世纪千年开头,先是科网泡沫破灭,然后是911,后面跟着非典。国际上面有些国家乱套,阿根廷债务危机就是那个时候。美国纳斯达克市盈率当时200多倍。在这种环境下,国有企业,没有不亏的。那时候市场经济在90年代培育了很多私营企业,活力强劲,纷纷挤走了老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而国有企业的大铁锅还没有松动。
于是,就有了一轮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过程。一方面是甩包袱,另一方面也是政府想转变一下职能。地方政府不像如今,都有地方债可以发行,当时土地财政尚未开启,分税制导致了地方收入和经济挂钩。想象一下,如果一家国企天天在烧财政的钱,而你又能卖一笔钱,卖了还能创造GDP。你说地方政府乐意不乐意?
当然乐意,科龙用两年亏了20多亿,于是,当时一批企业家就开始收购国有资产。
到2004年,被收购的国有企业,还有一些政府退出控股改为参股的地方国有企业,开始展现出欣欣向荣的一面。利润大幅度增加,人们突然发现了国企的很多优势。有些国有企业被私人得到之后,利用了老国企的名号,声誉,通过市场机制,对内压缩成本,增效,对外拓宽渠道。
这个时候,财富带来的嫉妒心和猜忌心在积累。2004年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你可以说是他郎咸平的观点,也可以说是当年很多人的观点。之所以郎咸平说出这个报告就引起了共鸣,就是因为2004年,相对于2001年。2002年,2003年,经济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地方政府卖在了底部。就好像股民在底部斩仓一样。心里承受不了。
接下来的情况就比较好理解了。顾雏军成为万恶的资本家,“卷走”国有资产。其实同时代,很多国家都在进行这种市场化的改革,更加早的国企市场化是英国撒切尔夫人时期,后来苏联的市场化改革失败。原因在于苏联人的经济结构不好,消费品短缺,大量股票被老百姓换面包了。所以这种指控,其实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和计划两方面长期的拉锯不无关系。不过,郎咸平的问题在于,一个学术争议,更可以说顾雏军和他还有私交的情况下,通过舆论工具,非审判的先入为主定性事件。
对于郎咸平
其人是有学问的,但是其依然依赖于流量。当年通过大声疾呼“万恶资本家”积累了人气,当老百姓冷静下来,他便也变得日渐不受欢迎。若不折腾,他该是个德高望重的教授。
对于顾雏军
其实一个有眼光有魄力的企业家。不过被民众推到当时的对立面,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当时我们对于经济学的普及尚未到一个全民的程度。很多人依然认为国企应该是大家有份,而不是私人财产。不过,最近几年有句话开始普及另一种观念:“财产不可公有,权力不可私有。”这句话细说了,有很多个面,但是对于科普经济现象,足够有效。
对于后来者
定任何人的罪行,都要足够慎重。若不进班房,顾雏军会不会改写如今中国家电的格局?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再见,以白头。
我的观点鲜明,顾雏军实干企业家,郎咸平学术败类!顾有想法,有闯劲,有能力,白手起家,建立了格林科尔集团,上市公司科龙的缔造者。当然这种人,个性特色强,想法超前,常常不按常理出牌,游走在灰色地带,法律边缘,稍不留神就容易犯事,需要社会理解和包容。郎咸平,在美国留学回来,留在香港任教,且称郎教授,学术见地一般,”制造业6+1战略”,喊破了嗓子,也没几个企业言听计从,捧红他的是:“郎眼财经”,讲了一些基本概念。剥开专业的外衣,再看郎咸平,就成了#郎叫兽#,人品低劣,挖空心思设计,睡了MM,还要分手费。#郎顾之争案#,现在真相大白,收了人家400万好处费,就可以颠倒黑白,帮人摇旗呐喊,如果出生在战争年代,准当汉奸!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