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走向社会还是求学,考研和直接步入社会

在毕业前,或是毕业头几年,会为考研还是工作所困扰。在校期间,选择比较多,可以选择考研,也可以选择工作,甚至可以先看看能不能考上研,再去试试找工作,在尝试中找到自己的目标。

毕业后,考研还是工作就是个二选一的问题了,考研就要专心去准备考研,工作就要放弃考研去工作。通常,在工作中遇到障碍时会去想,我要不要去考研呢,考研后会不会有更好的平台和机会呢。在考研灰心的时候会想,我要不要去找工作算了,考研对我来说太难了,竞争大,备考难,试题虐我千百遍。

找工作还是考研的关系,有点类似于鱼与熊掌的关系,二者不可兼得。只能结合自己的个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未来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考研的水准之时,可以找出几套真题做做看,问问已经考上的学姐学长考研的备考时间和策略,看看自己和目标院校的差距是否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复习够得上。不同于工作,考研需要一个坚定的信念,无论你的初心是什么,只有坚定和坚持,考研这条路才能走顺走通。

考研是需要投入成本的,包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更不要说经济成本了,因此,我们往往对于考研的结果格外在意,期望自己的付出可以有好的结果。然而近两年考研竞争也在加大,报名人数持续走高,报录比悬殊,注定有些人的努力会没有结果,无论结果好坏,考研都要全力以赴呀,因为,你不拼一次,真的会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如果对于考试,研究无感,那么可以做好找工作的准备,选择自己想要工作的地域和行业,岗位,向这个目标进发,职业发展道路可能是曲折向前进的,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换言之,就是要有强大的内心来接受一切的未知和挑战。

第一份工作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最好不要将就,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并能够坚持下去的,积累工作经验,以后的职业生涯会发展得相对顺利一些,如果一直在试错和摸索,那么,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还是相对不利的,会缺乏成就感,产生挫败的情绪。

二十几岁的时间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间,这时,一个人的思想日趋成熟,逐渐明白自己的未来想要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对未来有无数的期待,渴望自己的一点点的努力可以获得一点点的成绩,这个黄金时期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都可以创造无限可能,趁青春,勇敢前行!

走向社会还是考研求学?这两个选择矛盾吗❓除了时间有冲突,考研求学是为啥?学成之后,最终还不是必须走向社会,只不过是给自己多增加了些底气和砝码。

请注意12月3日教育部发布了“研究生大规模扩招”的信息,啥意思?请大家好好想一想!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特殊形势的影响,硕士研究生大幅扩招。(请特殊注意这句话)

请注意这段话:“今年2月28日,教育部宣布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去年增加18.9万;9月再次提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扩招一方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深造机会,同时,少数高校也确实出现了研究生教学生活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对培养质量提升带来了一些挑战。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向中西部地区、向专业学位、向关键学科进一步倾斜,增加学位授权点。

“教育部在推进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着力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从上面这段话,回顾1999年大学扩招政策。当时的目标是将全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快速增加,以加快与中国快速发展需要的相适应的人才建设。至今,中国的本专人数已超1.732亿,硕士、博士人数近900万和85万。全国受过高等教育(包括高职高专)的人数占人口总数的近13%。

宏观数据下,必须看到2020年,在中国乃至全球抗冠形势中,已成为研究生大幅度扩招的元年。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重要信号,今后中国的真正人才红线是“硕士研究生”。如果你不是,或你没有打算是,那么“社会工作机会甄别刀”即将砍到你的肉,伤到你的骨,剌到你的心!

综上,作为年青人明智的选择,就是继续求学上进,进硕攻博,否则被刀砍到肉疼的人,一定是你。而且你读了硕再求博,才是更明智的抉择。读研求博的专业选择,也必须慎之又慎。毕竟,从上面黑体字中已明显可以看出,有些专业已被社会发展和要求所淘汰。人可以也必须优胜劣汰,专业也必是如此。

最后一个必须注意和强调的问题就是,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着力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也就意味着,过去那种一张死文凭、定学位的学习,要求也必须被改变。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将成为未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因为社会需要的是能创造创新价值的研究生,而不是只有文凭而不能创造的“大神”!

最后再次强调,走向社会和考研求学绝不矛盾。因为,对于年青人,这几年一定是,走向社会求稳定,考研求学看未来!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9200.html

(0)
上一篇 2023-04-02 下午2:51
下一篇 2023-04-02 下午3: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