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是宝宝语言发育的关键期。
0-1岁是宝宝词汇量积累的阶段。从孩子出生开始,孩子对周围的声音是有感觉的,爸爸妈妈跟孩子的对话,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说话声都会输入到宝宝的大脑里面,刺激宝宝的语言区。六个月以后,孩子就逐渐可以发出类似“mama,baba”的音节,大多数孩子满一周岁时学会叫人了。
此时孩子从叠音词开始,会说的词汇量慢慢增加,两个字、三个字逐渐扩展。一般孩子最开始说的词都是跟自己生活有关的,比如宝宝喜欢的食物、玩具等等。像我们家宝宝学会的第一个双音节词是他经常吃的“苦瓜”,然后是他最喜欢玩的“卡车”,音不是很准,但是大人可以区分得清楚了。
1岁以前其实是语言输入的一个阶段,由于孩子暂时还没有正式开口说话,很多家长容易忽视孩子这个阶段的语言积累,认为孩子还不懂,就不跟或者很少跟孩子交流,没有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就很可能会导致后期孩子语言迟缓。
1-2岁是孩子语言启蒙的关键期。孩子正式开口学说话了,从三个字、四个字的小短语,到五个字、六个字的小短句,只要引导到位,孩子到了1岁半,就可以和大人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了,到了两岁,孩子几乎可以听懂大人的话了。这个阶段引导的作用特别关键,因为孩子将来所有智力的开发包括逻辑思维的培养都是从语言启蒙开始的。所以从这个阶段开始,家庭的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日常生活的基本交流,绘本的故事、磨耳朵的儿歌古诗等,都会对孩子后期的语言爆发产生重要影响。
2-3岁是孩子语言的爆发期。此前,孩子积累词汇量,现在派上了用场,孩子不经意的一句话,常常会令家长非常惊喜,家长很可能会疑惑孩子的用词怎么那么恰当呢?这个句子表达得很准确。有的孩子甚至可以跟家长玩语言游戏,逗得家长大笑。
孩子对语言的吸收和运用能力也特别强,有时候,大人不经意的一句话,被孩子学了去,孩子在公共场合表达出来,要么逗笑全场,要么尴尬到当事的大人。所以,这个阶段家长要特别注意规范语言,文明用语,给孩子正向的语言引导,让孩子学到积极向上的语言,同时感受语言之美。
2-3岁的孩子逐渐爱听故事,用或朗朗上口、或生动形象、或活泼有趣的语言把故事讲给孩子听,孩子可以感受语言的韵律节奏、积累丰富的词汇,对孩子将来讲故事比赛啦、写日记写作文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宝宝语言的关键期在3岁以前,分三个层次三个阶段:语言输入(积累期),开口表达(启蒙期),语言爆发。每个阶段对孩子的语言表达都有直接影响,抓住这3年的语言关键期,对孩子的智力开发、脾气性格的养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儿童在一岁至三岁这个年龄段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期间的孩子语言发育突飞猛进,从咿呀学语到整句输出,发展过程十分明显。
而孩子的语言发育,不仅指语言性表达还包括感受性语言(理解语言的能力)和姿势沟通(非言语沟通,点头、摇头、面部及眼神交流沟通)等,这是需要家长综合考量的。
语言发育的大致时间表
蹦单词时间
差不多在9个月-1岁半左右,会开始蹦出来“妈妈”、“爸爸”“汪汪”“卟—卟”等单个词语。
词汇量的爆发式增加时期
在1岁半-2岁左右,开始说单个词之后,孩子逐渐能够把经历过的事和单词联系在一起,实现爆发式的增长。
从单词到句子
在2岁-3岁左右,孩子们逐渐能够将单词和单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意义的句子。比如“苹果好吃”等。
在养育过程中促进语言发育家长如何引导?
1、越早和孩子说话越好
越早对孩子说话,当其大脑捕捉到这些声音时,布罗卡区就会变得活跃起来。即使孩子听不懂,家长也可以跟孩子说话,刺激大脑发育。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也是一个道理。
2、不停重复地说话
重复地和孩子说同样的话,当大脑接收到重复的语言时,布罗卡区域的反应会比首次听到时反应更强烈,得到的刺激更大。
3、猜测孩子的目的并说出来
当孩子想表达某种感受或需求时,可能无法清晰的表述,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猜测大概的意思再说出来,问孩子是不是这个意思,不断的重复和引导,慢慢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需求了。
4、眼神的交流
和孩子说话时,要注意眼神和表情的配合,说话时盯着孩子的眼睛,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交流起来会更顺畅一些。
5、习惯叫名称
日常和孩子说话时,最好是称呼孩子的名字,频繁、重复的听到这个词汇时,慢慢地在孩子意识中就知道这个是在叫自己。
同样的道理,身体的器官、食物的名称,邻居小朋友的名字等,都告诉孩子,重复的刺激,让孩子大脑对事物形成清晰的认识。
6、增加说话机会
家长一定不要马上意会孩子的意思并帮助解决问题,克服这种情绪,要先问孩子想要什么,让孩子说出来或实在说不出来时,引导孩子讲出单个词汇,增加说话的机会。
把语言当游戏,和孩子一同玩起来,不知不觉,孩子就已经是个自如表达的小孩儿了~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