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压力,对年轻老师成长有帮助。
压力过头,对青椒们就是身心俱疲。
多少英年早逝,都是抬杠惹的祸。
不爱惜人才的管理方式,就是逼迫一只母鸡不停地多下蛋,不下就杀,颤抖的母鸡只能下鹌鹑蛋或坏蛋。
趋利避祸,实则揠苗助长。
多少项目、多少论文,并非从心而发,而是应付之作,新形式主义而已。
行政过度抬高杠杆进行量化管理,不分专业难易,导致人才外流,管理措施呼吁面向青椒的包容度。
爱惜人才,人生长跑发展需要长远规划,不必竭泽而渔,伤人伤心。无需把青年才俊压成一个个人形机器人。
都从年轻的时候奋斗过来的,不要过了桥,就抬高杠杆,你再回去一次,恐怕也过不去。
有温度地管人,感激之情才能迸发创新,人性化温暖管理,也会通过青椒而传递给他们教的学生,普渡众生。
我感觉条件挺高。这些条件里面,基金、省部级项目能否获批不仅和实力有关,有时候还需要点运气,两年时间太紧张。文章要求8篇,如果专业好出文章,早点做准备还是可以完成的。但如果专业不太好出文章,也难。从构思、做课题、写论文到投稿、修改再到最后能发表,有的期刊耗时很长。关键这只是讲师留任的条件,如果是副教授还可以考虑奋斗一下。不过话说回来,上海大学既然能开出这种条件,应该有人可以胜任,毕竟现在人才竞争激烈。而且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能吸引优秀人才。不过对于普通科研工作者还是放弃为好,工作上有压力可以出成果,压力过大也不见得是好事。还不如找一个普通的高校,保证有正式教职,安安心心奋斗。当然如果科研能力够强,也想留在上海高校,可以考虑。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