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河北某重点学校的小朱老师,放学后在校门口,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或爷爷奶奶再接孩子的时候说:“放学了,学累了吧?来吃点好吃的。”朱老师听到后,总是上去说上一句,孩子精神活泼,不累、不累是不?还总是遭到家长的白眼,我的孩子,当然累了,这本是家长心疼孩子的常态,也是心里常态,然而这样的话,却不经意间,让孩子走向了学习是很累的感觉意识,并且把好吃的,和学习对立起来。

接孩子的家长,总是“大海”般的爱,担心自己的孩子累

其实,只要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学到的知识是很快乐的,这也是优秀的孩子为何总是喜欢去学校的原因。但是家长在慢慢的培养孩子,学习一上午就很累的意识,人的意识都是一点一点,一滴滴积累起来的,犹如烧开水一样,温度要慢慢升高,而不是一下子就火热的,当你的孩子到三年级或四年级的时候,忽然间成绩直线下滑,你千方百计的找原因,花大价钱去辅导班,结果却发现孩子慢慢学习不认真了,或者学习开始和你讲条件了,或者在学习上偷工减料了,这些表现,都是从小培养的,“学习是很累的”这样的思维,他开始形成固定的认识,学习是累的,而且,因为成绩低,上课偶尔听不懂,成绩排名靠后,家长抱怨,老师批评,这一切,他都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累的,而且还是可恶的,把外界的一切都附加在“客观学习”这个事情上。此时,悔之太晚,并且三四年级是孩子的分水岭。

三四年级前,孩子是玩在一起的,但是以后就是成绩类聚

你会发现,在四年级之前,所有的小孩都在一起玩,但是三四年级之后,基本上就分类了,成绩好的在一起玩,成绩一般的一起玩,成绩差的一起玩,这样成绩以类聚,优秀的孩子占满了跑道,你的孩子,该何去何从?

所有的习惯都不是一天培养出来的,所有的显现问题也不是一天才出现的,到出现的那一刻,已经使积累到体内容不下了,然后外表于行为。

因此,注意你平时的言行。“努力学习”这是一个客观的事情,你认为他是苦的,他就是苦的,你认为他是快乐的,他就是快乐的,现在有很多曾经是学霸型的家长,他们享受过学习的快乐,因此认为学习是快乐的,并且也因为学习带来了,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所以有句名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被别承认,还有经济和地位的提高,真叫棒”,还有一些家长,你们自己认为学习是苦的,但是那只是你自己的认为,千万不要把你的这种错误的意识再传达给孩子,这样是毁了孩子。

学习是一件让自己快乐,让老师快乐,让家长快乐的事情,你为何不去快乐呢?

北京的一位家长,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是名牌大学硕士、博士,她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问孩子三句话:每当孩子放学后,她去学校接孩子的时候,就会问到:“今天又学到了什么新鲜的知识,开心吗?”孩子会回到:“学到了,什么人物,或学到了数学的什么算法,或什么英文单词,又长了新的本是,快乐”这一句话重复了一年又一年,慢慢的孩子的意识,就是学了知识是快乐了,(本身真实的情况也是这样,学了知识和更好的方法,难道不是快乐的吗?),第二句话:“今天学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这句话有两个作用,其一,学校是好玩的地方,学校的事情是好玩的事情,其二,是检测孩子的价值观,在孩子的眼睛里,什么是好玩的事情,比如又玩了什么智力游戏,这当然是好玩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孩子会回答,某某小朋友摔倒了,一身泥,好玩,这时候,就要耐心的对话了,摔倒了,他疼不疼,这样的时候是好玩的吗?慢慢的孩子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内心善良并强大,以后对于“恶”的事情,会本能的避开。第三句话:今天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忙的吗?要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总是事无巨细的给孩子做好,孩子就认为是应该的,慢慢的丧失了自己动手的能力,现在要慢慢告诉孩子,这是你的时候,妈妈做,是在帮助你,这样会培养孩子担责任的能力,和感恩的心态。

学习只是一步步,把老师讲过的试题,做出来,如此简单

世界是客观的,事情也是客观的,不要反证命题。

适度。

无论是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把控,还是孩子精神世界的管控都要适度。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把他培养成人,然后是一个有用的人。这其实就暗含着要先成人,后成才。所以,尽管问题的题干中强调学习教育,其实还是要强调一个综合话题即家庭教育。

每个人身上都打着家庭教育的烙印。放眼众多犯罪分子的成长经历,绝大多数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童年时期的家庭教育。所以谈及孩子的学习教育不能与家庭教育中的其他方面的教育割裂开来。

所以要想孩子学习成绩好,首先,要尽自己最大可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处处充满浓浓爱意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身心会更健康、更有责任感、更充满阳光和正义感。只有这样有担当诚实健康的孩子才会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不要给孩子压力。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甚至揠苗助长,罔顾自然规律,人为填鸭式补课,也是不可取的。尽管是为了孩子好,同时还投入了巨额资金,但孩子消受不了,有的产生厌学心理,有的甚至抑郁或者出逃,显然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出了大问题。

最后,不要放手不管。放养不是不管,而是有度、有章法地管理。社会纷繁复杂、充满诱惑,有些成人尚且难辨真伪和是非,何况未成年或者涉世未深的孩子呢?所以不能为了个人事业或者贪图省心省事全然放手不管。

做父母是门学问,还是门大学问。不同家庭,情况不同,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孔夫子提倡的“因材施教”,今天仍然适用。所以,问题的所有回答都是参考,每个家庭都是完全不一样的组合,教育孩子何去何从,还得您自己研究琢磨。但适度最重要。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1833.html

(0)
上一篇 2022-05-17 上午10:37
下一篇 2022-05-17 上午10: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