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内在进步是孩子的天性,是人类天生的遗传。当儿童第一次迈步、第一次系鞋带、第一次歪歪扭扭地骑上车,都会涌现出一种满足感。这种内在的进步使孩子能体验发现的喜悦,越来越依赖自我,变得越来越独立。
这是成长的动力、也是成长的需要。从一岁半儿童进入分离期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他成长的整个过程。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呢?
一、给孩子身体的自由。
身体的自由是生命的自由的基础。儿童通过自由地支配和使用自己的身体,让身体的每一部分逐渐被唤醒,被感觉,被发现,从而获得身体的自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建构自己的身体,并让自己的身体发展得灵活、敏感与健康,这需要自由的环境。所以,父母要给孩子身体的自由,不过份束缚和限制孩子的行为,去禁锢他的身体(如不许爬树、不许跳台阶等)。所以,请你思考以下问题:
1. 当你不停地说“小心!小心!”的时候,孩子是会更小心,还是更紧张?
2. 在你每次说“不要”“不可以”之前,认真想一想,是否真的存在你无法承受的危险呢?
3. 漂亮、整洁的衣服,和孩子身体的发展,哪个更为重要?
4. 当你说“慢一点”、“快下来”的时候,反省一下,这是不是只是你表达担心和焦虑的方式?
5. 如果你希望孩子永远不会受伤,那么,这种期待是否合理呢?
二、允许孩子为自己做事情,照顾自己。
大宝一岁半了,他开始学习自己拿勺子吃东西,因为掌握不好力度和方向,有时候把粥舀到了外面,有时候把勺子喂到了鼻子上,还好碗是带吸盘的,否则非得把碗也打翻了不可!
不过大宝一点也不气馁,还是一次次地尝试,结果当然是吃进去的没有撒在外面的多,大宝的脸上、身上、桌子上和地板上都是燕麦粥。
“你看看浪费了多少!”姥姥只摇头,“下次还是我来喂吧,又得给大宝洗澡、洗衣服,又得擦桌子、擦地板,还不如喂饭省心呢!”
“慢慢就好了,”妈妈说,“你看他吃得多开心!”
“他哪是吃,他是在玩!”姥姥不以为然,“我就是看你辛苦。”
“没事,我不怕辛苦!”妈妈笑着说。
大宝两岁半了,他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勺子,甚至能用“宝宝学习筷”吃饭了。碗里的豌豆、面条、豆角、虾仁都吃得一干二净,他甚至还知道把嘴凑到碗跟前,免得面条掉到桌上。一顿饭吃完,面条基本没撒,衣服也没弄脏。
“大宝真能干啊!”姥姥表扬他,“这么小就会自己吃饭了!”
“最辛苦的也就那几个月,现在一劳永逸了!”妈妈欣慰地说。
在这个案例中,妈妈的耐心是对宝宝最大的爱。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多观察、多鼓励,不批评、不包办,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虽然,这对爱干净、追求完美、缺乏耐心的父母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独立、更自信,值得我们做出一些牺牲。
三、留出时间,让孩子慢慢学习。
豆豆三岁了,最近她对拉拉链特别感兴趣。周一早上穿衣服的时候,她坚持自己拉拉链,但是试了很久没有拉上,妈妈等得实在不耐烦了,就说:“还是妈妈帮你拉吧,否则我们都得迟到了!”然后过去很快地帮她拉上。
“不要!不要!我要自己拉!”豆豆生气地大叫起来,非要妈妈把拉链拉下来,自己重新拉一遍。
“哦,豆豆真的很想自己拉拉链!”妈妈模仿豆豆生气的表情和语调,“豆豆太生气了!”
“哎,如果今天是星期天就好了,”妈妈叹了口气说,“这样妈妈就可以陪你慢慢地学拉拉链。”
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想一想,你需要多少年的练习,才能端平一盆水,不让它洒到外面?当然,在周一早晨,要留出时间让孩子“慢慢”学习,确实不太可行。只能像豆豆妈妈那样,对孩子的感受和愿望表示理解了!但是,在不需要“争分夺秒”的时候,我们就能做到吗?这对那些计划性、目的性超强的父母来说,依然不容易吧!
其实,有了孩子,就别想有太多的计划,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孩子沉浸在游戏和学习(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的时候,他们是如此地忘我,完全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从孩子成长的长远目标来看,结果(把拉链拉上)并不重要,学习的过程(了解拉链的构造、掌握用力的方向和大小、忍受一次次的失败、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更重要!
我们也不妨放松一些、随意一些,把自己的计划和目的先搁一边,带着好奇的眼光,看看孩子是如何学会一种新技能的,这时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意志力和专注力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四、让孩子承担适当的家务。
哈佛大学学者的研究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而且,他们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更低。
为什么会这样呢?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仅有利于发展动作和认知能力,还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让他更自信。更有研究发现,家务劳动有释放压力、舒缓紧张情绪的作用。
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参与一些家务劳动。比如,1-2岁的时候,学会把脏尿布放进垃圾桶里;2-3岁的时候,可以帮妈妈拿东西,浇花,把晒干的衣服分类;3-4岁的时候,可以在妈妈帮助下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叠衣服,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篮里;4-5岁的时候,可以学着扫地、擦桌子、摆餐具、把脏碗放回厨房。
刚开始,孩子会兴致勃勃地参与,因为对他们来说,家务和游戏没什么两样。当他们掌握了这些技能,家务的吸引力就渐渐消失了,这时,如果我们继续鼓励他们,让孩子承担适度的责任,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提升他的责任感。
儿子上初中时,离家三十多里住校,一星期回一次家。有一次奶奶告诉我,说下雨天儿子回家发脾气:说有一段路正修呢,全是泥,电动车的轮子都卡满了,转都转不了。说着说着还气哭了。我就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听说这星期五家里下大雨了?儿子:是呀!我:你怎么回家的?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儿子:走到那段有泥的路,车轮都卡死不转了。我:哦,你怎么解决的?儿子:我找了一根棍子,边捅边推·才通过。我:儿子你太棒啦,是呀,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恼怒,抱怨都是没用的,能解决什么呢,只不过在困难的基础上又气自己一回。要想着,我是男子汉,我有办法解决,不但你自己解决了,你还要帮XX,因为她是个女生,咱要拿出咱男生的气魄来,对不对?儿子:是呀,我把我的车捅好推出来,转回去帮她把泥捅了,把车给她推到好路上。我:你做的很对,妈奖励你。从此三年初中,儿子再没抱怨什么。我觉得应时常给孩子沟通,鼓励。不要打击他的自信心,孩子自信了,慢慢也就独立了。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2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