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抖音上也有很多干货
所有关于新媒体,想要了解更多,或者有相关困惑,可以【关注“媒玩儿”】发送你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你的困惑都可以迎刃而解!
说到钛媒体、虎嗅、36氪的文章,你的印象是什么?
文章很长、很专业、能看到最新的创业及科技类信息……
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这些APP里,文章的评论区,用户的留言往往不多。
这类专业的长文,用户的互动不多,是代表着这类文章没有受众吗?
1、用户的心态决定互动量低
写这类深度长文的人,都是行业里的专家,他们写这些文的时候,潜台词永远是:你闭嘴。
他们给大家的是答案,而不是话题。一方面,读者会觉得,你是专家,那我就听你的。
另一方面,这类APP的很多用户,在阅读的时候,抱着的就是仰视心态:我要到那儿找答案。你想想,当你看教材的时候,会有互动的心思吗?绝对没有。
有这种现象,主要还是受众心态的问题。所以说,这类APP能够存活,是因为它们的浏览量都还不错,但能交互什么呢?最多就是用户给文章一个赞,或只是“文章写得真不错”这类的评论。
所以,这类文章是获得不了很深的交互的。
2、想要获得深度互动,必须注意三点
如果我们是在做戳中用户知识面盲区的内容,同时想要得到深度交互,那么,我们在做内容的时候,就不光要戳中别人的知识面盲区,还要在最后转梗。
梗要转到什么地方?一定要转到能够触动大家的话题,而这样的话题,通常有三个最基本的条件:
1)心态上要平视视角
在文章开始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看起来很专业,但如果想要和别人一起探讨,就一定要先把自己的调性拉得低一些。最好是与用户保持一个平视的视角,甚至把自己拉得比用户低一些也没有关系,因为在文章的前面,你已经印证了自己很专业。
2)说的话要别人听得懂
在内容里,叙述完专业部分之后,你可以说“好了,专业且晦涩的内容说完了,那今天咱们就来聊一个事儿吧!”
这是很多特别厉害的教授在课程里会有的统一话术,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下面说的话,不再那么晦涩难懂了”。
3)聊的是别人懂的事儿
如果你的专业是太空宇宙科学,在一个普及知识的课堂上,一开始就说火箭发动机的原理,那可能就会没人懂。
如果你先从汽车发动机开始聊,大家至少知道汽车的发动机的功率和排量大小,这样聊,至少能让听众带入情景,有的可聊。
总结
只有这三点都具备了,才可能引发用户的互动。
而虎嗅、36氪、钛媒体这类的APP,就没打算做这些事,因为它们就是想把自己放在最高级的位置上,让大家仰视。比如打开36氪的标语就是“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其实这类APP和咪蒙做的事一模一样。这类APP里的每篇文章都特别牛吗?不一定,但他们塑造好了自己的调性。咪蒙每天的一碗毒鸡汤都很劲道吗?其实也不是,但她塑造了完美的调性,笼络了这么一波有需求的人。
所以,如果说想找创业公司、科技领域的信息时,我第一个想到的也会是它们,因为它们对口碑和调性的塑造很强。
原创文章,作者:普尔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uerpx.cn/pxwd/4728.html